虽说有疼我的外婆外公,但对于舅舅舅妈的惧怕,让我不是那么喜欢外婆家。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是,外婆家是独家小院,周围也没两个能一起玩的伙伴。
所以一年级后,当我幺爸来外婆家接我回家时,我高兴的拿着饭碗就拉着幺爸要回家。小时候我吃饭是有个自己的饭碗,就那种摔不坏的,我们这儿叫洋瓷碗。
回家后,上学还是在乡里上。而我家离学校有好几公里的路,那时的路已经由最初的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。
爸妈是做缝纫工的,大伯继承了爷爷的手艺当了裁缝。他们都要外出打工。弟弟也上幼儿园了,所以我、弟弟、堂姐都是由在家里的奶奶带。
奶奶年迈,也不识字。姐姐和弟弟都在村里学校上学可以多睡一会儿,我要去乡里学校上学所以得早起。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了,奶奶帮忙生火,我热饭。那时,上学全靠走路,吃完饭6点多一点就出门去上学了。
正好三叔公家的堂叔和邻居家的嬢嬢(和爸爸同辈沾亲带故的女子)在乡里上中学。早上就和他们一起出门,家里也没手电筒,早上雾大,出门前用硬纸块卷成筒点燃当火把照明。
虽说寒风呼呼,不过走着走着倒也不觉得冷。快到街上时,天也渐渐亮了。灭了火把,用手捂了捂耳朵,摸了摸红彤彤的鼻尖。然后才快步向学校走去。
不在外婆家住了,中午也没去外婆家吃。因此家里用大米让堂叔帮我换了饭票,用钱换了菜票。因为我年龄小,家里不放心,所以票都是给堂叔保管,我吃饭就是放学后去初中部门口等堂叔放学一起。
那时,我们班班长爸妈是初中老师,他家住在教师职工楼里。起初我没事就喜欢爬在双杠上坐着等堂叔放学。后来班长发现我后就经常找我玩,因为他也要等他爸妈下班回家才能吃饭。一来二熟,我们就成了朋友。
别看我一天在家里憨折腾,在学校里还挺安静,至少刚上学时是,因为对同学不熟。
那时,每天中午放学就盼着堂叔放学带我去吃饭。堂叔是男孩子,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。他吃饭总和他好朋友一起,然后他们一起加上我的菜票,我们就可以点肉和菜吃。
那时学校也有食堂,不过感觉学校做的没外面食堂的好吃。学校也不限制学生中午放学不能出校门,在学校门口外是接二连三的摊位,卖学习用具和零食等,那时的零食大多一角两角,贵一点的五角。夏天我特别喜欢买一毛钱的冰袋吃。摊位后的门面有好几家食堂,饭票菜票也是自己喜欢哪家口味换哪家的。
那时上学,期末考试考的好的老师会有奖励。根据成绩分:有笔记本,有笔,有橡皮擦。当然成绩好的假期作业也可以少一点。考的好领到礼物后心里开心得不得了。考得不好的想想假期的作业就不免会责怪自己当初的不用功。
说来也怪,那时的我们,放学回家后就是写作业,也没人督促也没人讲解或检查,不懂的就问邻居家高年级的孩子。老实说因为奶奶不会写字,爸妈不在家。听写背书需要家长签字的,要么是自己握着奶奶的手教她签字要么就是自己模仿签的。也不是说没用功,作假,只是完成了需要这么个证明。我想老师看着那字也许也知道真相的吧!
喜欢农民新变化请大家收藏:(m.papazw.com)农民新变化爬爬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